Suen

今年考红楼,规则被打破了是吗

本文標題直接複製了學生在論壇的發言,學生問的是:

今年考红楼,规则被打破了是吗
据说rdf三模就考的红楼

想了想,把去年那篇文章直接粘貼過去了就:整書無術,論語無倫,調查無調。 但上述鏈接有牆,加之后來還有一篇相關內容:甜瓜,紅樓內,論語中 也有牆,且整本書畢竟至少還要考一年,所以,合併以上兩篇且稍加更新到這裡。

2022的高二,組內傳達海淀區教研要求,帶著學生一起讀《紅樓夢》和《論語》;2023年組內落實海淀區,一起繼續讀《論語》,《紅樓夢》據說是高一就讀完了。

为什么是這兩本?傳說海淀區教研組精英的微信群是有說法的,但作為一個普通教師,自然無從知道其說法,自然也無從分析討論其說法。

學術研究據說是要有公開討論的,但高中教研這玩意,看幾個北大教授所代表的所謂高校相關學者,除了拿自己壟斷的信息寫幾篇論文,吵點小架展示點自己很讀書,在切實推進語文教學上,是既子虛也烏有的。而所謂區教研,真本事看不到,層層領導把本該公開的信息層層加迷霧的能力倒是極優異,想想也合理,這個教研場,玩的原本也只是職稱利益,和學術沒半毛錢關係。

那麼,追本溯源,以《論語》和《紅樓夢》在推進的整本書,除秘而不可宣的內參,究竟有什麼依據呢?依據有三:

第一個依據是課標:

附录2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下列篇目仅为举例。这些内容,既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等学习任务群的备选,也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等。诗歌,如毛泽东诗词,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的作品;海涅、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等的作品。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鲁迅《呐喊》和《彷徨》、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周立波《暴风骤雨》、路遥《平凡的世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悲惨世界》、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散文,如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等。

剧本,如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包括反映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建议教师从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第二個是這幾年北京高考真題中,涉及到的書目:

2025年,考《紅樓夢》專門題目X分。

2024年,考《紅樓夢》專門題目10分。

2023年,考《論語》專門題目10分。 微寫作三選一的第二題涉及課標所有書目:(2)文学社社刊拟开设《花开纸上》读书专栏。请你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一段短评。要求:写出作品名,符合作品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2022年,考《紅樓夢》命名專門題目10分。

2021年,考《論語》專門題目6分。考《紅樓夢》專門題目6分。微寫作涉及《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2020,考《論語》專門題目6分。考《紅樓夢》專門題目5分。微寫作涉及《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大部頭。

2019年,考《論語》專門題目5分。微寫作提及《红岩》《边城》《老人与海》《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

2018年,考《論語》專門題目5分。微寫作涉及《論語》《红岩》《边城》《老人与海》《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

2017年,無專門題目。微寫作涉及《红楼梦》《边城》《红岩》《一件小事》《老人与海》。

2016年,未提及。

2015年,考《論語》專門題目6分。微寫作涉及《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

再往前,無參考意義。

整合高考真題內結果:
2017年新課標後:《論語》和《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新課標前:《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

整合課標內明確書名號書目集: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呐喊》《彷徨》《子夜》《家》《四世同堂》《边城》《暴风骤雨》《平凡的世界》《堂吉诃德》《悲惨世界》《欧也妮·葛朗台》《大卫·科波菲尔》《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老人与海》《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

第三個,自然是課本內所提及,不單獨出列在這了。

匯總:

課標做了自我免責,仅为举例,不過备选,你們看著用。
真題除了《紅岩》,考題都未超出新課標出列書目。

基於上述信息,基於應試需求,綜合分析,讀書建議如下:

命題者明顯盡量避開了大部頭外國文學,《堂吉诃德》《悲惨世界》《欧也妮·葛朗台》《大卫·科波菲尔》《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不讀。《老人与海》篇幅適合命題,必須通讀。
《論語》,是一定會繼續出現在高考題中的,必須通讀。這其實也是撰寫本文的起因。也因此,《孟子》《老子》《庄子》《史记》,完全不需要讀整本。
《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除《红楼梦》,不必讀整本。
《呐喊》《彷徨》《子夜》《家》《四世同堂》《边城》《暴风骤雨》《平凡的世界》系列內,《子夜》《家》《四世同堂》《暴风骤雨》,不需要讀整本。
《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均不需讀整本。

上述建議,是基於真題逆向做出的,但因為真題命題本身的應有公開度透明度也完全不合格;所以,是否隨時變數,最終也只能看命題組這個草台班子的心情。教研組和命題組是否存在內部透氣更可能考什麼,這是更大一個黑箱,不做討論。

總之,在沒有更多公開信息前提下,上述分析,也就是最優建議了。

基於上述可知,一直以《論語》和《紅樓夢》為核心備考,說到底,也不過是因為高考題內主考了這兩本。

真正要落實整本書閱讀要做什麼?
無非兩端:一是徹底釐清,尤其公開,命題原則,題目模板,答案分析……說到底,以公開的《高考命題方案》和歷年真題明確閱讀引領。課標確實可以玩免責,考試測量是該背起自己該背的鍋的。但基於此刻從出題到閱卷的運行路數,即便僅看分值,時而5分時而20的;這一天,也是永無可能來到的。畢竟,你可以找到台灣指考真題與滿分作文的官網,你能找到大陸的嗎?呵呵。
一是廢除教材;這個,故事很多,不說也罷。

曲終奏雅,《論語》值得通讀嗎?考試自然值得,但離開分數,這本書全不值得!原因有二:
其一,看《論語》,不具首尾,錯雜漏缺,語錄體裁這玩意,給人無限闡釋空間,卻也因此全然不可以思辨。在人類進入AI文明轉型的時代,背記這些可以隨意被語境玩弄的詞句,也蠻諷刺!好消息是,高考的題目畢竟還是有些許分析方向的。
其二,看學人,論語進入高考,命題者無疑是在迎合政府對所謂傳統文化的招魂,道德教化嗎,其實倒也不寒磣;但千年孔家店,泥沙濯淖,所謂傳統既可能是財富,也完全可能是包袱。現代文明啟蒙之路遙遙,讓本族青年抱著這個儒家一尊,造福未來,難難難。


為什麼說有可能最多再考一年?
因為一個瓜。

2024年10月22日晚间开始,部分媒体发布了关于北京高考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考查方式调整的消息。对此,北京教育考试院作如下声明:

Screenshot 2024-10-23 at 16.20.16.png (20250606006)

https://www.bjeea.cn/html/bjeeagg/2024/1023/85956.html

教育口不缺瓜,但論甜度,這個絕對26以上。

中譯中,逐句閱讀理解下:网传内容为不实信息:

image.png (20250606005)

如圖為網傳內容,一個“不實”,指向哪條?可以指向的是:

【重要通知】——不重要通知。

现转达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调整方案如下。——非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调整方案。

① 自2026年起,《论语》《红楼梦》不在试卷中单独设题考查。(不排除在文本或情境任务适合的情况下,与试卷中的阅读和表达板块融合在一起)——繼續在试卷中单独设题考查。

② 继续在合格考中安排整本书的考查,目前范围为教材中的篇目《红楼梦》《乡土中国》。——不继续在合格考中安排整本书的考查。

③所余10分,4分放入语言基础运用题中;6分放入“阅读”,分别在文言文、现代文(多文本、散文)。——無上面的皮,本條自然不實了。

请各校根据这一调整方案安排好教学。收到请回复。——沒想下發,所以不實。

不實管得了這麼多嗎?顯然不成,尤其合格考那條,是不考了嗎?:)

北京教育考试院没有发布对北京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考查方式调整的相关内容。

這個是真的,在消息傳開後,我檢索截圖發在論壇了:

image.jpg (20250606007)

北京高考语文学科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2025、2026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内容保持稳定,范围不变。

兩個繼續是套話,給黨和領導看的。

25/26兩年是核心,考试内容保持稳定,范围不变。

內容保持穩定這句,是對嚴肅性的挽尊,考試院不傻,知道在這個時間節點調動任何內容,都極其不嚴肅。

範圍不變,乍看是把整本書圈回來了,但這個表述極其玄幻。整本書單獨設題與否,是範圍嗎?顯然不是,一道題型而已。在所謂不實信息內,整本書是說100%不考了嗎?真不是。不排除三個字擺著呢。那麼,這個範圍不變,是把10分的題型固化了嗎?還是把不排除的那種考法確認了呢?其實,都沒說。

不實消息=謠言嗎?大大的闢謠章呢?沒蓋是吧?這個是給北京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都傳播了這則不實消息面子嗎?顯然不是。幾家主流媒體如果沒和教研員確認,敢發這消息?大陸新聞再墮落,這種小學級別求證還是會做的。所以,用不實,可以補全為,不確實,藉空穴而來風,此之謂也。

腦補下,要改整本書的“勢力”,下了很多功夫催生出這個“不實”並下發,微博被熱搜,引發對立勢力反撲,然後彼此架住。

謠言是會抓人的,但不實是不會的。因為不實其實還可以解釋為不全確實。

就很神奇,很甜。

所以:

今年考红楼,规则被打破了是吗
据说rdf三模就考的红楼

正面答:

沒有打破,因為⋯⋯沒有規則。
rdf三模考紅樓夢能否說明有內幕消息?沒準,畢竟現在的消息都是內而不外,隱隱約約的。bdfz和四中三模不也是紅樓夢嗎⋯⋯

當初考試院偷偷摸摸放出來這個數據:
Screenshot 2025-06-07 at 03.54.31.png (20250607002) 陽謀就是想告訴大家,這題沒意義的,但顯然,就是有人要卷。


這就是所謂首善之區的北京,且教育高地的海淀。
有多高?
1.jpg (20250607001)

綜合以上,你要不要認真看「論語」和「紅樓夢」,自己定吧。
2026年是否還會「紅樓夢」?我賭99%不會;但如果落入1%,那只能是考試院刻意報復不讓廢除這道題。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