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en

從文言到聽課

你你我我他她,數來數去,反正都是井蛙,那麼,各自鳴唱就好。
以下,鳴文言文,或古文。

作為高考重災區,無論北京實詞虛詞句義文義簡答的落後考法,抑或全國頗有亮點的句讀等考法,乃至台灣指考中的遍地星辰式;從學生視角,拿不到分的原因,說到底無非兩個:沒意思,沒能力。

意思一層雖然和選文關聯,但最終還是一個個老師的天地,沒得聊。
沒能力,則值得深個思熟下慮。

課本全部選文倒背如流字字句句理解到真真切切,以北京卷為基準,能否必然滿分?
能。

之所以能,是因為這個思路玩透了精緻,不要閱讀面,就以深度求滿分。
學理上,高頻字詞句,課本文章大體是覆蓋住了的。雖然我之前統計不只一年考到的幾個實詞,課本根本沒出現過該字;但很大概率這些字出現在過學生自己閱讀中,或者,靠語境也猜得出。
但這個玩法的所失遠大於所得。課文舉一,學生必須反三,於是自然就要無數作業,無邊重複;既生出無數枯燥,更扼殺了此後興味。
走過這種學法的,此後見到古文,不吐才鬧鬼。
說到底,對更多學生,這種學法,就是殺雞取卵。

不如此,可如何?
也簡單,深度是課堂一個個當下的事情,但所有共讀,其實不要求你馬上立刻現在記住,許你忘,也不要你反三,那些所謂作業?不存在的。
這就要求,你要參與共讀。
這也要求,我們要共讀比課文更多更多更多的內容。
我們一直在舉三反一。

這就是為什麼我課上沒有PPT,只有一句一句和你讀書。
這也是為什麼每一課,我們都幾乎拿影印古書,共讀了課文之外的全文,作者的正史列傳或家譜傳記,作者其他好玩的文章⋯⋯

這個模式,很靠量。

所以,這課,該怎麼聽?
課上聽:我知道滿堂灌是錯的但⋯⋯嗯。一次沒聽到沒聽懂沒關係,後面還有。
上網查:課本和所謂課外的材料,我根本不知道下一句具體會聊到哪裡,你隨時可以上網查了,來懟我。
論壇發:網絡最大的價值,一直是用線上空間換線下不足的線性時間,那麼,從來不在論壇發相關內容的你,考第一,也不及格。
博客寫:你以為跟著誰學就是學習?錯了,從來老師都只是你的資源,而已。

真不做任何題?
當然不是,| AI高考 | 內文言文,當教材學,逐字逐句。
所謂真題是王道,自然就要給予王者的榮耀對待。

以上,大概是你要做的和為什麼,還有我在做的和為什麼。

只論高考,夠了。
你大學要學文,日後還要學古文相關的話,我們課上隨機推薦了很多書⋯⋯ 你慢慢看。

為什麼突然寫這篇?為什麼之前兩年沒寫?
是因為現在學生越來越不能理解我在「為之計深遠」嗎?
也許。
但也許只是才想起來。

非要給個答案,也許是因為分寸感。
這個老師向來不是一個相信按部就班的人,所以你語文課討論化學,我也沒阻止。 你睡覺為什麼不管? 玩遊戲? 戴耳機? 讀完本文,你知道為什麼了嗎?

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