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學習好的世界
有沒有一個所有人都學習好的世界?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全社會都點頭讚許?
哦,準確說,其實是成績好;
哦,精確說,是分數高。
有嗎?
高低排位,資源有限,這從來是一個注定有人輸有人贏的遊戲。
每一個人,都不想輸。
而最後,有幾家歡樂,就必幾家悲愁。
於是卷,硬卷,不惜代價,四海乃至宇內,席了個捲。
好幼兒園到好大學到好工作到好生活,真的想想,我們在用,肯用多長時間,去預備所謂此後的幸福?
這些好,每一個,是否都真的不可或缺?
而這輩子,有多少日子活成了預備?
之前說過,想卷的卷著玩,沒問題,不寒磣。
問題是,不是所有人都想卷吧?
更重要的問題其實是,也從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卷。
有人聰明但真的適應不了學校固定節奏,有人是所謂空間學習者天然就不會聽課,有人從開始就不是學術資質⋯⋯無視這些,全塞入分數角鬥場,死傷枕藉,自然免不了。
海淀乃至全國學校窗戶都加限位器,還不夠醜陋嗎?
教育部作為無恥之尤,一直還危坐,還正襟;
報以再惡毒的語言,都陳述不出其滔天罪惡的。歷史恥辱柱上,青史有痕,不會消泯的。
Wave, 1906, Carlos Schwabe
無解了嗎?本不是的。
一路求學,本就是各自不斷審視自己資質,確定自己希求,尋找自己方向的過程。
衡量自己,也權衡世界;找自己想要的和能要到的,再去拼盡全力。
贏了,開心;輸了,認下。
一所名校,真的就決定全程嗎?真的嗎?
那是不是說,凡考不上的考不好的考不如意的,都是拉圾?
錄取率從來就那些啊⋯⋯
因為最終要每一個人自己去輸贏,所以最後的最後,依舊只有一件:你我自己,想要什麼⋯⋯
再急切的家長再功利的學校,也不能替孩子代學生去輸贏去生活的,對吧⋯⋯
非綁架挾持,成功之時,也大多是心死之日。
不信,你看高考後焚燒的書頁,名校大一的自傷,還有985廢物引進小組等等。
也許,人類真的只是這個星球,最無知的病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