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en

怕你不看,怕你真看

有些吵過的架,可能一直沒過去。
那就,文字篇章,送行;
並以此給自己導生,知道此後此事,你們導師如此處理的因由。

十多年前,也是做導師。印象最深的不是和學生見面,而是和其時某些行政部門吵架。吵點很簡單,要給學生乃至家長的各類學校通知,在已有線上平台時,是否還要通過導師⋯⋯
沒錯,我堅持本不需要,更不該需要。

線上平台不到位,更新就是;郵件不行加短信,短信不行就網頁強制確認,現在的網頁通知強制回執,就是當時吵架的成果之一。
一言以蔽之,可以技術的事情,絕不找人。

通知這件事的流程,傳統上一直是:固有的部門——班主任(導師)——學生/家長;
當年試圖實現的是:固有的部門——線上平台——學生/家長/導師;

這個模式自然有問題。有了通知學生就做嗎?
當然不是。有學生沒做不做,都在預期中,一步能到位的,從來不是教育。
沒讀通知,忘了落實,沒事兒,上制度化,黃色警戒給處分,讓每一選擇對應相應後果,就好了。
千萬,萬千,別導師去督促,去申飭,去談話⋯⋯
太 TM 噁心了。

該做的沒做,學生不知道自己不對嗎?
學生從來不是傻狗。
但學校未必。
所以,才會吵架。
學校和教師,都太想教育學生了一直。

用技術解決問題是為了技術嗎?
自然不是。
背後的用意其實正是今天所謂高校高中化的解藥。
學生要盡早盡早,學會自己看應該看的制度/通知/手冊⋯⋯
要學會在一次忘記或多次忘記時,在學校控制好試錯成本前提下,得到經驗乃至教訓,最終,有所謂教育。

所以,怕你不看,是因為不看,或者被導師掐著脖子支起眼皮,餵進去看下去,不是教育,而是監獄。

為什麼還有怕你真看,理想中上述流程跑通,各類通知制度就必須能被學生認可,最好,還要允許反饋、互動,從而完善。
這點,一點不提對不住昨日理想;但今日還展開談,也未免傻狗至極。
所以,點到為止吧。

此後,作為我的導生或者更多學生也在內,記得看通知,記得將通知寫入自己適應的備忘,不怕你忘,但希望你不忘。
你們善良的導師,還是不會提醒你。

本文是不是提醒呢⋯⋯
好問題。
反正,學校企業微信群,一直有人在圈沒交學費的導生的導師⋯⋯
好嚇人的,大群,被圈,我好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