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en

銀成沒奈何

翻到手頭一些舊數據,近 700G,一直各種格式雜亂無章,趁假日 Python 為數據庫,以關鍵詞查詢。
說是舊數據,但一個人的三要素基本就是死信息,也算有點用處。

網絡時代早已沒有絕對安全的數據,只看需要多少成本去獲取。國內的數據洩露問題癥結就在這裡:獲取成本太低了。
社工庫的各級獲利者最感激的是誰?黨和政府。沒有黨和政府,要獲取這些數據,成本可太高了。
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強推實名制,罪莫大焉!
此刻與此後,沒人不是裸奔,都一起。
此之謂銀成沒奈何。

Screenshot 2025-10-06 at 06.40.07.png (20251006001)

一直在各種場景和學生說,最大限度不要使用自己個人信息,尤其學校的各類問卷或登記,這兩年愈少提,是因為一個學生的信息在高中之前基本就洩漏完了。隨便一個社工庫:

名字:
证件: 110⋯⋯
出生: 北京市市辖区海淀区
性别:
生日:
年龄: ⋯⋯岁
生肖:
手机: 15⋯⋯ [北京北京移动]
学校: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学号:

嗯,就很貼心,學號、生肖,連手機運營商都順手標註了。
這個級別的數據不是學校洩漏,才有鬼。

有轍嗎?沒。
收集數據沒有門檻的源頭大坑填不上,此題,耶穌來了也做不出。
何況,還有快遞、車與房產、酒店與開房等各商家斷絕不了的內鬼與各種利益鏈條。
這個意義上,AI 會更快讓已然崩盤的這些更不可救。

可見的解法有一個:

對,這解法,真正的以毒攻毒。
十面埋伏還有埋伏嗎?

其實有。
少管的第一步,從來是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