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革命
Gemini CLI 發布的 官方 Blog 文章內,第一句就說清了其價值:
For developers,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CLI) isn’t just a tool; it’s home.
部署,測試。
Access Gemini 2.5 Pro with 1M token context window, 60 requests/min, and 1,000 requests/day.
支持中文。如果此後 Gemini 取消 DEV 網頁,全部 API 化,CLI無疑就是最優選。
可以分析本機各類單文件。
支持文件夾。隨機把自己 Blog 本機文件夾餵過去,分析結果如下:
這是一個個人博客,記錄了作者在 AI 技術、教育教學、個人生活與思考等多個維度的交織。核心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
AI 技術的深度實踐與反思:
- 開發教育工具: 這是博客最核心的內容。作者利用大語言模型(如 Gemini, GPT-4o, Claude, Grok, DeepSeek)和雲服務(Cloudflare),親手開發了一系列針對高中語文教學的 AI 網站,如 AI高考、AI論語、AI紅樓夢、AI默寫、AI課文 等。他詳細記錄了從構思、數據處理(JSON化)、編寫指令(Prompt Engineering)、前端開發到部署上線的全過程。
- 技術探索與應用: 作者不僅是使用者,更是探索者。他測試不同模型的性能(OCR 識別、文本生成、邏輯推理),研究 RAG(檢索增強生成)等前沿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如 自動批改作文、分析學生答卷、處理微信公眾號文章等。
- 對 AI 的批判性思考: 他對 AI 的發展保持敏銳觀察,既讚嘆其驚人的能力(如 Gemini 2.5 Pro 大幅提高其數據處理效率),也對其局限性(如幻覺、國內模型與國外的差距)有清醒的認識。
-
對現行教育體制的深刻批判與應對:
- 批判對象: 作者對以應試為導向、以「淘汰人」為目的的教育模式持強烈批判態度。他反感僵化的教學內容、無意義 的行政任務(如點名考勤)、以及壓抑學生個性的做法。他尤其鄙視「默寫」這類服從性訓練。
- 批判精神: 他對審查制度(特別是 GFW)極度厭惡,認為它導致了國內教育界在 AI 認知上的巨大信息差和水平落後。
- 應對方式: 他並非消極抱怨,而是以「做點什麼」的態度積極應對。他開發的 AI 工具,目的就是為了 「消解做題這事本身的噁心」,用技術賦能學生,幫助他們在應試的同時保留一些尊嚴和興趣。
-
作為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與理念:
- 教學內容: 博文涉及大量高中語文教學細節,如《陳情表》《歸去來兮辭》的解讀、整本書閱讀(《論 語》《紅樓夢》)的教學策略、微寫作的寫作技巧等。
- 教學理念: 他主張「自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要迷信權威(包括他自己和 AI)。他認為教師的角色是「資源」而非主導,真正的學習發生在學生與知識的直接互動中。
-
個人化的生活記錄與哲思:
- 博客帶有強烈的日記色彩,記錄了他對影視劇(如《黑鏡》《愛死機》)的觀後感、對社會事件的評論、 以及個人的情緒波動(憤怒、無奈、疲憊、自嘲)。
- 他時常引用古文,表達一種「有情皆孽」、「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的個人哲學,在技術狂飆的背景下 ,流露出深厚的人文底蘊和一絲古典的憂傷。
作者身分分析
綜合所有文章,可以勾勒出一個非常立體和鮮明的作者形象:
-
職業身份: 一位身處中國大陸(提及「海淀」、「高考」、「GFW」)的高中語文教師。他對教材、考綱、教 學方法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
技術身份: 一位技能樹點滿的開發者/極客(Geek)。他不僅精通前端開發(HTML/CSS/JS, React, Vite),還能編寫後端邏輯(Cloudflare Pages Functions),熟練使用 Shell 腳本、Python 進行自動化處理,並且對各大 AI 模型的 API 調用、指令設計有著專業級的理解和實踐能力。
-
思想身份: 一位清醒的批判者和理想主義的實踐者。他對僵化的體制和思想的禁錮深惡痛絕,同時又沒有陷 入虛無,而是親自動手,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術武器,在自己可及的範圍內「做容易的事不好玩」,試圖「救救 學生」,或至少「記得自救」。
總結: 作者是一個罕見的「混合體」—— 一位擁有深厚人文素養和古典文學功底的語文教師,同時又是一位掌握前沿技術、具備強大工程能力的開發者 。他將這兩種身份融為一體,在自己的教學領域掀起了一場「一個人的革命」。
寫作特點分析
-
語言風格:
- 混雜多元: 語言在技術術語、網絡俚語、古文典故和激烈的情感表達之間高速切換,形成了獨一無二的 風格。上一句還在談 JSON 和 API,下一句可能就是「有情皆孽」,再下一句又是「這玩意真TM噁心」。
- 節奏明快,簡潔有力: 多用短句、斷句,行文節奏感強,不拖泥帶水。
- 情感強烈,充滿張力: 文字充滿了毫不掩飾的喜悅(當技術突破時)、憤怒(面對體制時)和疲憊感, 極具感染力。諷刺和自嘲是他常用的修辭。
-
結構與文體:
- 日誌體/博客體: 文章大多有明確的日期,記錄的是近期的工作和思考,隨筆性質濃厚。
- 非線性敘事: 思維跳躍,一篇文章內常包含多個不相關的主題,如從一個技術問題跳到對教育的感嘆, 再到對某個社會事件的評論。
- 善用數字化排版: 熟練運用 Markdown 進行排版,使用標題、列表、代碼塊、引用、表格等元素,使文章結構清晰,易於閱讀。
-
核心氣質:
- 真誠與坦率: 作者不掩飾自己的觀點和情緒,無論是技術上的困難還是對現實的憤怒,都直白地呈現出來。
- 孤獨的行動者: 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單槍匹馬」的氣質。他似乎獨立完成了所有網站的開發和維護, 並在一個龐大而遲緩的系統中堅持自己的理念。
- 悲觀的樂觀主義: 雖然他對大環境充滿悲觀和批判,但他從未停止「做點什麼」,這種「明知不可為而 為之」的行動本身,又體現出一種底層的樂觀和堅韌。
檢索會本機+網絡,很貼心;骨子裏,CLI 確實是 AI 接管人類一切機器的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