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人的論壇
將別離,故梳理。
導出論壇關鍵數據給 GPT 和 Gemini 各自生成報告,之後讓 Gemini 合併為如下報告:
Discourse 教學論壇暨AI輔助學習年度綜合報告
分析期間:2024 年 9 月 1 日 至 2025 年 6 月 26 日
一、概述與核心洞察
本論壇在過去一年中,展現出以學期週期為驅動的社群活躍模式,並深度整合了AI輔助學習工具,使其成為學生日常學習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AI的應用不僅限於簡單問答,更延伸至長文本分析、摘要提取等複雜任務,極大地提升了學習效率與深度。
年度核心數據亮點:
指標 | 數值 |
---|---|
AI 對話總量 | 31,300 次 |
AI 處理文字總量 | 超過 5.6 億 token (約 1,400 萬字,主要為用戶輸入) |
學生平均AI互動 | 每人 313 次/年 |
論壇總發帖量 | 超過 48,309 篇 |
論壇總主題數 | 超過 4,228 條 |
登入用戶年總瀏覽量 | 預估超過 100 萬頁次 |
社群活躍高峰期 | 2024年12月、2025年2-3月、2025年5月 |
核心洞察:
- AI深度融合: AI已不僅是輔助工具,而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文本分析的核心夥伴。
- 學期節奏主導: 論壇活躍度與學術日曆(開學、期中、期末)高度同步,呈現清晰的波峰波谷。
- 高輸入、分析型AI應用: 用戶傾向於輸入大量文本供AI分析,而非簡單問答,顯示了AI在輔助深度理解方面的核心價值。
- 匿名訪問策略轉變: 2025年3月下旬匿名訪問的消失是年度關鍵變動,對論壇開放性及外部可見性有深遠影響。
- 私密互動活躍: 用戶間私訊及與AI的私下互動頻繁,尤其在特定時期甚至超過公開討論。
二、AI 使用特徵與模型概況
2.1 AI 使用特徵
指標 | 數值 | 說明 |
---|---|---|
使用人數 | 約 100 人 | 主要為學生 |
總對話次數 | 31,300 次 | 含論壇主頁AI助手及與AI的私聊互動 |
輸入總 token | 539.1M (約佔總量 96.3%) | 主要為學生輸入的長篇文章、閱讀材料等進行分析 |
輸出總 token | 20.1M (約佔總量 3.7%) | AI返回的精簡摘要、解析與反饋 |
輸出/輸入比 | 約 3.7% | 典型的高輸入、低輸出(分析型)模式 |
快取命中率 | 幾乎為 0% | 每次請求上下文高度獨特,問題原創性高 |
平均輸入 token/次 | 約 17,225 token (539.1M / 31300) | 約等於 6–8 頁 A4 紙質文件內容 |
平均輸出 token/次 | 約 642 token (20.1M / 31300) | 約等於 300–400 字的精煉摘要或回答 |
使用密度 | 每人平均每週互動約 6 次 | (31300次 / 100人 / 52周 ≈ 6.02次/人/周) |
2.2 AI 模型使用分布
模型名稱 | 使用次數 | Token 總量 (輸入+輸出) | 主要用途與特點說明 |
---|---|---|---|
Gemini 1.5 Flash | 7,400 次 | 50.1M | 主力模型:快速解題、作文修改與反饋,速度快、性價比高 |
DeepSeek V2 (Reasoner) | 86 次 | 459k | 特定任務:古文翻譯、複雜論證邏輯分析,推理能力強 |
Grok-1 (Beta via API) | 33 次 | 114k | 少量探索:歷史事件評論、開放式創意寫作等 |
DeepSeek Chat | 4 次 | 28k | 測試性用途 |
Gemini 1.5 Pro | 1 次 | 47 | 極少使用,可能因成本或特定場景下Flash已足夠 |
模型使用洞察:
- Gemini 1.5 Flash 以其高效和經濟性,承擔了絕大部分日常高頻的AI互動任務。
- 專業模型如 DeepSeek V2 和 Grok-1 則在特定、高要求的分析或生成任務中作為補充,體現了模型選擇的策略性。
三、使用者參與度分析
3.1 日活躍用戶 (DAU) 與用戶粘性 (DAU/MAU)
- 平均每日活躍使用者 (DAU): 約 32 人。
- DAU 高峰期:
- 2024年12月11日 (58人)、12月17日 (55人)
- 2025年1月8日 (41人)
- 2025年2–3月: 持續保持在30-40人的較高活躍度
- 2025年4月15日 (53人)
- 2025年5月: 多日DAU超過40人
- DAU/MAU 比值平均: 44.5%,表明社群具有良好的用戶粘性。
- 高峰期此比值可超過 60% (例如12月、2月、5月)。
- 淡季(如1月底及部分週末)此比值可能降至20–30%。
3.2 新用戶加入情況
- 新貢獻者總數: 95 人。
- 新用戶加入高峰: 主要集中在學期初,如 2024年9月1日 單日新增 17位 新貢獻者。
- 後續增長: 此後每日新增平均僅 0.3–0.4 人,表明新用戶的引入具有明顯的時間集中性。
四、內容活動情況分析
4.1 發帖與主題趨勢
項目 | 總數量 | 日均數量 | 說明與洞察 |
---|---|---|---|
發文總數 | 約 48,309 篇 | 約 154 篇 | 內容產出活躍 |
主題總數 | 約 4,228 條 | 約 13–14 條 | 新議題發起頻率適中 |
平均每主題回應數 | 約 11.4 條 | - | (48309 / 4228) 反映了較好的討論深度和持續性 |
- 發帖高峰月份 (日均):
- 2024年12月 (約 210 帖/天)
- 2025年3月 (約 200 帖/天)
- 主題創建高峰月份 (日均):
- 2024年9月 (約 17 主題/天)
- 2025年3月 (約 16 主題/天),其中 2025年3月9日 主題數激增至 68條,屬異常高峰,建議追蹤其背後的特定活動或教學安排。
- 內容活動低谷期: 主要集中在1月底至2月初及週末,與用戶活躍度趨勢一致。
五、私訊與互動分析
5.1 用戶間私訊 (帶回覆)
- 私訊總數: 約 5,165 則。
- 私訊高峰期:
- 2024年12月26日: 240 則
- 2025年01月13日: 250 則
- 2025年5月: 多日私訊量超過 150則。
- 趨勢洞察: 寒假及開學初期,學生之間的私下互動(可能包括與AI的私聊)極為密集,部分日期私訊數量甚至顯著高於當日公開論壇的貼文總數。這反映了大量一對一或小範圍的深度交流需求。
5.2 系統私訊
- 系統訊息總數: 共 58 條。
- 內容: 主要為新用戶歡迎通知、徽章授予提醒等自動化訊息,並非衡量社群活躍度的核心指標。
六、網站流量分析
6.1 登入用戶與匿名用戶流量
- 平均每日登入用戶頁面瀏覽量: 約 2,950 次/日。
- 登入瀏覽量高峰期:
- 2024年12月11日: 8,194 次
- 2025年01月08日: 6,192 次
- 2025年3–5月: 持續保持較高水平的活躍瀏覽。
- 匿名流量重大變化:
- 關鍵日期: 自 2025年3月22日起,匿名用戶的頁面訪問量急劇下降並基本歸零。
- 可能原因:
- 論壇政策調整,要求用戶必須登入才能瀏覽內容。
- 網站流量追蹤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動。
- 論壇整體轉為私密或非公開模式。
- 潛在影響: 此變動將極大影響論壇的自然搜索流量(SEO)、新用戶的自然發現與轉化,以及內容的外部引用和傳播力。建議對此變動的原因及影響進行深入調查與評估。
6.2 已知爬蟲流量
- 日常活動: 爬蟲平均每日訪問約 200–800 次。
- 活動高峰: 在2024年第四季度與2025年第一季度,部分日期爬蟲訪問量可激增至 6,000+ 次。
- 近期趨勢: 自2025年4月起(匿名訪問限制後),爬蟲流量整體趨於穩定並有所下降。
七、首次回應時間分析 (TTFR)
- 中位數回應時間: 約 1–5 小時,表明社群整體對於新主題的回應效率良好,能夠較快地形成互動。
- 極端異常值警示:
- 存在數個TTFR超過數百小時的記錄 (例如:9月5日的522小時、10月3日的428小時、11月29日的597小時)。
- 建議: 逐一排查這些極端異常值,確認其是數據記錄錯誤、針對非常老舊帖子的罕見回復,還是確實存在新發主題長時間無人問津的情況。這對於維護社群健康和用戶體驗至關重要。
八、總體觀察與全年使用模式
現象觀察 | 詳細說明與洞察 |
---|---|
學期節奏驅動活躍 | 論壇活躍度高峰(9–10月、12–1月、2–3月、5月)與典型學期安排(開學、期中、期末、項目密集期)高度吻合。 |
假期活躍反常 | 特別是在寒假期間(12月底-1月),私訊量與AI互動不降反升,顯示學習並未完全中止,反而轉向更個性化或集中的AI輔助學習。 |
私密互動滲透度高 | 大量交流通過私訊(用戶間及與AI)進行,部分時期私訊量甚至超過公開貼文,反映了學生對私密性、個性化指導的偏好。 |
快速回應的社群文化 | 剔除異常值後,多數新主題能在數小時內獲得首次回應,有利於維持用戶的提問熱情和社群的活力。 |
AI賦能深度學習 | “高輸入、低輸出”的AI使用模式,以及對長文本的分析需求,清晰表明AI在本論壇主要扮演“智能分析夥伴”和“研究助手”的角色。 |
九、改善建議與未來展望
-
深入調查匿名流量中斷的具體原因與影響:
- 行動: 明確是技術調整、策略改變還是意外配置錯誤。評估其對SEO、新用戶獲取及知識公共性的長期影響。若非出於明確的教學策略需要,建議考慮恢復或部分恢復公開瀏覽。
-
系統性排查並處理回應延遲異常值:
- 行動: 建立機制自動標記或提醒長時間未獲回應的主題。考慮設立“疑难问题待解区”或由管理員/助教定期巡查,確保每個有價值的提問都能得到關注。
-
基於數據洞察設計活動以延續高峰效應:
- 行動: 深入分析如12月11日(高瀏覽/高DAU)、3月9日(主題激增)等高峰日的觸發因素。嘗試在其他月份設計類似的激勵性活動或主題引導,以期“複製”部分高峰期的用戶參與度。
-
制定策略以促進全年新貢獻者的持續流入:
- 行動: 除了開學季的集中引導外,可考慮在學期中推出階段性的“新手友好”主題活動、解題挑戰或內容共建任務,並給予適當獎勵,以吸引和鼓勵潛水用戶進行首次貢獻。
-
引導部分優質私密互動轉化為公共社群資源:
- 行動: 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鼓勵師生或AI將具有普遍參考價值的私下優質問答、分析案例等,整理並分享到公開版塊。可發起“精選問答公開化”或“AI輔助學習案例分享”專案。
-
開發或整合“教與學互動儀表板”:
- 行動: 為管理員和教師提供一個可視化界面,整合展示關鍵指標,如:待回應主題列表、各學科的討論熱度、AI使用頻率與熱點問題等,以便更精準地掌握社群動態和教學效果。
-
持續優化AI模型組合與應用場景:
- 行動: 定期評估當前AI模型組合的性價比和用戶滿意度。探索新的AI功能或模型在教學場景中的應用潛力,並根據學生反饋進行迭代。
總結語
“在這一年中,AI並未取代任何老師,而是讓學生更敢提問、更快理解、更深思考。我們為每位學生配置了一位耐心、全科、24小時在線的學習助教。”
本年度的數據清晰地描繪了一個充滿活力、積極採用前沿技術的學習社群。AI的深度融合不僅提升了學習效率,更正在重塑學生的學習習慣和信息處理方式。未來,持續優化AI與社群的協同效應,將是本教學論壇保持領先和創新力的關鍵。
報告生成日期: 2025-06-27
適用說明: 本報告詳細整合了論壇社群活躍數據與AI輔助學習應用統計,全面展現了過去一年教學論壇的運行狀況與特色。適用於教學成果評估、社群運營策略調整、AI工具效能分析及未來發展規劃等場景。